當前位置:首頁  浙大報道  要聞  要聞

讓最優(yōu)秀的教授站在教學第一線

發(fā)布時間:2011-03-24來源:作者:12453


    近日,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學崗”首批聘任的6位教授到崗。這6位高水平教授分別是人文學院吳秀明、外語學院何蓮珍、數(shù)學系楊啟帆、化學系王彥廣、機械系陸國棟、生命科學學院吳敏,他們今后的待遇將與學校最高層次的“求是特聘教授”相同,同時,這也意味著,在這一個4年的聘期中,他們在浙大的工作將以本科教學為主。“這是一個重要的新起點,我們要樹立標桿,建立有效的教育教學保障機制,引導廣大教師形成對教學重要性的共識,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浙大主管教學的副校長來茂德說。
    
    
去年下半年,浙江大學結合教師崗位分類管理改革,先后出臺《浙江大學加強高水平教育教學工作辦法》和《浙江大學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教育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建立完善激勵和制約機制,讓師德高尚、學術造詣深、教學效果好的教授、副教授走上教學第一線,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求是特聘教學崗”教授的到位,是《辦法》開始實施的第一步。
    
    
教師晉升教授 教學達標是關鍵
    
    
除設立 “求是特聘教學崗” 外,學校明確了教師承擔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則,教學表現(xiàn)將成為教授職稱晉升和薪酬發(fā)放的重要指標:教學工作量考核列為了副教授晉升教授的明確要求,如果教學量不達標或教學效果差將被一票否決;教授基礎津貼的相當一部分將與教學量掛鉤,若不達標,津貼就不予發(fā)放。
    
    
根據(jù)辦法,浙大年輕教師在申報副教授時,對教學任務不設“硬杠杠”,而在副教授和教授階段將直接與教學任務掛鉤。對此,來茂德說:“晉升體現(xiàn)的是學校對教師成長的戰(zhàn)略,求是特聘教學崗則是一個信號。”對年輕教師不設硬性的教學規(guī)定,是為了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提高科研業(yè)務水平,先通過為老教授做助手,擔任助教工作等方式積累教學經驗,當業(yè)務水平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再上講臺上課。
    
    
據(jù)了解,浙大目前正在籌建教師發(fā)展中心,關注教師的成長,組織教育教學技能培訓,和學生評價,及時反映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方案。今年5月學校將派專人去美國高校學習教師發(fā)展中心相關的建設經驗。教學質量與資源管理處樓程富介紹說,今后對于教師的評價將是終結性評價和過程評價相結合,獎懲性評價和發(fā)展性評價相結合,其中對于教師的評價將占70%,30%則根據(jù)院系教育督導的評價和日常教學狀況。
    
    
教學投入和科研投入一樣“看的見”
    
    
近二十余年間,中國的高等教育發(fā)展迅速,同時也產生了重科研的傾向。來茂德認為,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因為“科研業(yè)績的顯性作用”強化了引導。浙大的“教學新政”特別強化了對教授教學投入度的考核,并與薪酬有了直接的聯(lián)系,改變了從前以科研業(yè)績主導的考核方式,并且設置求是特聘教學崗,讓以教學為主的高水平老師也能享受到最高待遇。“學校的人事政策設立了相應的鼓勵和制約措施,對于教學量大,效果好的老師我們有專門的獎勵。教學不達標則不能繼續(xù)聘任教授。” 浙大人事處副處長朱曉蕓介紹,浙大目前正在進行2011年秋冬學期的工作申報,從目前申報的情況看,除少數(shù)身體原因等特殊情況,學校所有的高層次人才都會上講臺給學生上課。代表教學最高崗位的求是特聘教學崗也將4年一聘,面向國內外公開招聘。
    
    
作為學校標桿性示范的求是特聘教學崗,主要是面向承擔量大面廣的基礎課的教師中聘任。浙大理學院數(shù)學系的國家級教學名師楊啟帆教授是首批受聘者之一。他在浙大任教33年,培養(yǎng)了眾多杰出的數(shù)學精英人才。他今年60多歲了,每年仍在教學第一線,為本科生上數(shù)學建模等大類課,并指導學生參加數(shù)學建模競賽,每年都有幾百課時的教學量。“到了我這個年紀,如果能夠在教學生培養(yǎng)出更多更好的學生,對我來說更有意義。”楊老師經常為學生寫出國深造的推薦信,令他欣慰的是,這幾年他還收到不少國外大學寄來的感謝信,感謝學校為優(yōu)秀人才打下了扎實的基礎。楊老師說,浙大近年來對于教學改革的重視是非常顯著的,政策上鼓勵教師承擔教改項目,并有校級、省級、和國家三個級別的名師獎勵通道。
    
    
找到科研與教學的平衡點
    

    
“研究型大學的主體應該是教學和科研都好的老師主體面向學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來茂德說,大學最基本的使命是培養(yǎng)人,科研和社會服務工作也是圍繞培養(yǎng)人才展開,只有在學科前沿有豐厚積累的老師,才能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學。不能簡單地把科研和教學對立起來。“現(xiàn)在有一種觀點認為大學過于重視科研的發(fā)展而忽視了教學,其實這些年我國高校在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對于大學特別是研究型大學來說,沒有高水平的科研,就不可能迅速把學生帶到學科前沿,就不可能有好的教學質量。我認為,一個比較好的邏輯應該是,大學校長聘教授,教授的主要任務是給學生上課,而科研水平是校長衡量教授是否符合聘任要求的重要標準,今后我們要讓這種機制成為工作的常態(tài)。”
    
    
“如果大學里的每個人都認為教學是天大的事,我們的教學就不會有問題。”來茂德說,中國在建設一流大學的過程中,“經費和硬件都不缺,如果能夠在政策上保證教學,所有人建立起對教學重要性的認同感,學生水平必將有很大的提高。”“大學教育經歷投入不足有兩種,一種是教師的精力投入不足,另一種則是學生的精力投入不足,但前者是根本性的,如果教師能夠加大精力投入,必定能帶動學生投入更大精力,這也要求大家在教學和科研之間找到一個理想的平衡點。世界一流大學有值得我們學習的經驗。”
    
    (周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