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浙大報道  人物

諾獎得主對話浙大學子:年齡不僅僅是時間概念

發(fā)布時間:2011-04-29來源:浙大新聞辦作者:周煒17089






    4月28日晚,近千位浙江大學師生的目光聚集在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掃描隧道顯微鏡發(fā)明者之一海因里希·羅勒(Heinrich Rohrer)博士身上,聆聽他帶來的《“From Einstein to Nanotechnology ! (從愛因斯坦到納米技術?。返墓娧葜v。中科院院士、浙大材料系教授張澤主持了“對話大師”環(huán)節(jié),在整整一個小時的互動中,羅勒博士充滿睿智與妙趣的回答讓浙大學子為之折服,深受啟發(fā)。
    
    Heinrich Rohrer 1933年出生于瑞士,大學畢業(yè)后加入新成立的IBM蘇黎世實驗室,主要從事Kondo問題和反鐵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后來轉(zhuǎn)向掃描隧道顯微鏡的研制工作。1981年,Heinrich Rohrer與他的同事研制出了一種新型的科學儀器——掃描隧道顯微鏡(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簡稱STM)。利用STM,他們在硅單晶表面第一次直接觀察到周期性排列的硅原子陣列,這是人類有史以來首次得以直接看到個別的原子。在STM的基礎上,人類后來陸續(xù)發(fā)明了原子力顯微鏡、磁力顯微鏡等近20種相關的科學儀器。所有這些發(fā)明為科學家們探索納米世界提供了另一種強有力的現(xiàn)代工具,促進了國際上納米科學研究時代的到來。由于STM的開創(chuàng)性影響,羅勒與他的同事被授予198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Heinrich Rohrer 曾經(jīng)是瑞士聯(lián)邦工業(yè)大學的年輕學生,師從高水平的科學家進行研究與學習,后來又與比他年輕數(shù)歲的同事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獎,談到年齡對于科學研究的影響,他說,年齡并不是一個單純的時間概念,對于科學工作者來說,年齡是你思考問題處于激發(fā)狀態(tài)的時間,和知識的積累。“但知識有時候也會有麻煩,當你的導師和你說‘這不行’的時候,倒有可能真的是一個研究的機會。在你證明一個事情不可能之前,一切都是有可能的。”羅勒說,科學探索并沒有一個固定的方法可以參照,而是當你遇到問題的時候,你用盡所有的辦法去解決,就可能有新發(fā)現(xiàn)。他希望同學們在科研的過程中,“思考要像一個理論家,動手要像個工程師。”此外,對于物理和化學專業(yè)的同學,羅勒建議大家要多學一些數(shù)學,“大學時,我是花了一個半學期的時間來專門學習數(shù)學的。”
    
    (文 周煒∕攝影 古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