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科學頭條

“攻克”哮喘頑疾

支氣管哮喘分子發(fā)病機制及診治新技術應用

發(fā)布時間:2014-01-10來源:浙大新聞辦作者:張鴦7386


  哮喘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它發(fā)病高、來勢猛,是世界公認的危害人類健康的四大頑疾之一。目前,全球約有3億人患有此病,在我國有3000萬患者,且每年都呈逐步上升趨勢。
    
    
哮喘的發(fā)病機制到底怎樣?早期該如何診斷和治療?有沒有適合國人的有效且易于推廣的防治方法?浙江大學沈華浩研究團隊從1985年開始關注這一問題,之后又聯合了廣州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杭州浙大迪迅生物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研究哮喘的發(fā)病機制、診斷和治療方法。
    
    
上個世紀80年代,哮喘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晰,學術界只知道是由多種細胞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并伴有氣道高反應性。“炎癥涉及的有10多種細胞,100多種細胞因子和30多種細胞介質,到底哪個起到關鍵作用不清楚。”沈華浩介紹說,他們研究團隊在研究中慢慢地將焦點聚在了嗜酸粒細胞上。“我們通過體內過繼實驗,給小鼠體外導入大量的嗜酸粒細胞,小鼠會誘發(fā)哮喘的主要癥狀;相反,采取體內阻斷實驗抑制嗜酸粒細胞的遷移和氣道聚集,小鼠哮喘的特征得到了抑制。” 2003年,這項研究在本學科領域權威期刊《J Immunol》上發(fā)表,在國際上首次證實了氣道局部聚集的嗜酸粒細胞可以直接引起哮喘發(fā)病,揭示了哮喘氣道炎癥的本質。“在進一步的臨床研究中發(fā)現,當給予吸入激素治療,隨著嗜酸粒細胞水平的下降,氣道高反應性也隨之降低。這就確切地證實了嗜酸粒細胞在哮喘氣道高反應性發(fā)生中起關鍵作用。”沈華浩說。
    
    
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對哮喘的有效控制至關重要。“典型哮喘根據患者出現喘息癥狀診斷不難,但有些哮喘患者癥狀不典型,有時僅表現胸悶,不咳也不喘,這類就容易誤診漏診。”沈華浩說,哮喘臨床上診斷也需要像高血壓、糖尿病那樣的“金標準”。“上世紀70年代末,加拿大學者創(chuàng)建的氣道反應性測定技術,被認為是國際上哮喘診斷的‘金標準’。但這個測定需要非常昂貴的儀器,操作方法又復雜耗時,儀器全部依賴進口,在中國無法推行。”1987 年,項目組針對中國國情,創(chuàng)建了簡易氣道反應性測定新方法,“我們簡化了一些指標,但主要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同類產品水平,但價格僅為進口同類產品的1%,很快就在全國廣泛推廣應用,技術的應用使占總數約35%的不典型哮喘患者得以早期發(fā)現,并被我國哮喘防治指南所推薦。”
    
    
過敏性哮喘是哮喘的常見類型,測定過敏原對于治療很關鍵。“2000 年以后,國外進口的過敏原診斷試劑盒壟斷了國內市場。但過敏原存在地域性差異,國外過敏原試劑盒對于國人并非完全適用。”2004 年開始,項目組進行了過敏原特異性抗體IgE 檢測試劑盒的自主研發(fā),2010 年1 月順利通過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審批,獲首家SFDA 注冊證,產品目前已在全國29 個省市的醫(yī)療機構使用。
    
    
茶堿這種價廉的老藥,治療哮喘已近半個世紀,但由于茶堿的有效治療劑量和中毒劑量非常接近,易出現嚴重副作用甚至死亡,臨床應用也受到限制。西方人茶堿代謝慢,副作用更大,不被推薦用于治療哮喘,而以吸入激素作為哮喘的一線用藥。“我們通過基礎研究發(fā)現,茶堿的代謝有很大的種族差異性,與西方人相比,中國人給予較小劑量的茶堿即可達到有效的抗炎作用。”為此項目組創(chuàng)新性地將茶堿和激素聯合起來治療哮喘,結果顯示,此方法臨床療效與吸入高劑量激素相當,但明顯降低了激素和茶堿的副作用。“我們算了一筆賬,因為茶堿很便宜,用我們這個方法一天就是花費一元多,假如用國際上流行的標準,一天加起來是8元,現在是只花八分之一的錢同樣有效。” 另外,項目組還發(fā)現本來用于預防肺結核的卡介苗對哮喘同樣有效,動物研究發(fā)現卡介苗早期、小劑量、多次接種,可預防哮喘。
    
    
“過去25 年時間里,我們致力于哮喘分子發(fā)病機制和臨床研究,創(chuàng)建了一系列適合國人的哮喘診治新技術和新方法。”沈華浩介紹說,項目組牽頭制訂了我國第一版及其后多次修訂版的《哮喘防治指南》,并參與制訂了WHO 第一版《全球哮喘防治指南》。相關研究寫入了國際權威教科書《Textbook of Respiratory Medicine》和我國高等醫(yī)學院校統(tǒng)編教材《內科學》。項目研究成果目前在大陸31 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以及港、澳、臺地區(qū)121 家醫(yī)療機構推廣應用。
    
    
(文/攝影 張鴦)
    
    點擊觀看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