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科學頭條

免費6個月“學霸餐”,浙大研究告訴你“油膩”飲食傷菌促炎

發(fā)布時間:2019-06-04來源:浙大新聞辦作者:柯溢能2901

近年來,“多吃脂肪少吃主食更健康”這個觀點在一定范圍內風靡,這也就是推薦人們多吃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那么以大米為代表的碳水化合物,是否真的是中國人代謝性疾病的元兇?

浙江大學生物系統(tǒng)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李鐸教授課題組開展了一項為期半年的全食物供給隨機對照試驗,這也是國內首個結合營養(yǎng)學和腸道菌群的大型隨機對照試驗。他們發(fā)現(xiàn),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對健康人腸道菌群、糞便代謝物及血漿炎癥因子產(chǎn)生不良影響,為高脂飲食的潛在危害提供了基于中國健康人群的證據(jù),也對發(fā)展中和發(fā)達國家膳食指南的制定產(chǎn)生一定的指導意義。

該研究成果發(fā)表在《Gut》雜志上,第一作者是浙江大學生物系統(tǒng)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博士后萬漪、碩士畢業(yè)生王峰磊,通訊作者是李鐸教授。

 “學霸餐”入實驗,管夠半年的一日三餐

李鐸教授課題組的這項研究歷時三年,全食物供給干預長達6個月,共有307名非肥胖健康志愿者參與,由浙江大學與301醫(yī)院合作完成。

在浙大部分,剛開始招募志愿者時,就有一千多人報名,由于每天都要按時“打卡”吃飯,且有跨越暑期不能回家等入選條件,經(jīng)過層層篩選,最終有154名志愿者參與試驗。早餐為課題組提供的曲奇餅干或面包,而中餐和晚餐就是兩葷一素+米飯的“學霸餐”。實驗過程中,研究人員為志愿者提供包括飲品在內的一日三餐,志愿者們每個月都會進行體檢。

人體所需的宏量營養(yǎng)素包含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這項研究中,科研人員將志愿者隨機分成三個組,分別接受總脂肪和總碳水化合物比例不同的膳食,蛋白質供能比三組保持一致。其中低中高組脂肪供能比分別為20%、30%、和40%,相應的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是分別是66%,56%和46%,三組的蛋白質供能比均是14%。通過為期半年的干預,探究這三種膳食對健康非肥胖志愿者代謝疾病風險因子及宿主-菌群共代謝的影響。試驗前,研究人員通過膳食記錄的方法計算出每個志愿者的日均能量攝入,以男女平均能量設計干預膳食。

為什么要管志愿者一日三餐?李鐸教授介紹,如果只是提供飲食指導,那么志愿者的飲食可能存在不少誤差,而全食供給的隨機對照試驗,最大程度上保證了他們攝入的是研究設計的宏量營養(yǎng)素比例。

和國外一些研究剛好相反,課題組倡導合理膳食

說到這項研究的緣起,科研人員介紹,膳食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攝入比例與代謝性疾病風險因子的關系一直是營養(yǎng)學界爭論的熱點。一些國家在糖尿病患者、慢病患者人群中,用短期干預,發(fā)現(xiàn)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對慢病患者的糖代謝指標有一定改善作用,并認為白米飯可能是引起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代謝性疾病的罪魁禍首。

三組膳食干預前后屬水平上的變化 

然而基于中國人群的數(shù)據(jù)卻給了另一個側面,30年前我國膳食結構中,碳水化合物占了能量攝入的70%左右,代謝性疾病的發(fā)病率卻遠低于現(xiàn)在。

在李鐸教授課題組完成的全食供給隨機對照試驗中,他們發(fā)現(xiàn),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對健康人腸道菌群、糞便代謝物及血漿炎癥因子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長期攝入高脂膳食可能對人體健康帶來潛在危害。該研究結果對發(fā)展中國家和發(fā)達國家膳食指南的制定都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宿主-菌群共代謝物干預前后變化值和腸道菌群干預前后變化值的關聯(lián)分析

“研究結果更加佐證了我們的觀點——國外在病人身上獲取的數(shù)據(jù)不能用在健康人身上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依據(jù)中國健康人的證據(jù),作為依據(jù)推薦?!?李鐸教授表示,高脂飲食傷害腸道菌群促觸發(fā)炎癥因子,可能影響長期健康。

此項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計劃)的支持。

原文鏈接:https://gut.bmj.com/content/early/2019/01/18/gutjnl-2018-317609

(柯溢能)